大型电视纪录片《超级装备》第九站:上海复控华龙

来源: 浏览:11670人 时间:2017-07-04
        现代人的驾车、物流、航海、搜救等行动,离不开卫星导航系统的帮助。空间定位,已日益成为物联网时代的重要标配之一。目前,全球已知的卫星导航系统,除了美国GPS、俄罗斯GLONASS、欧洲伽利略之外,还有中国的北斗卫星!
        公元2017年6月26日,中国上海。漫天暴雨中,由执行制片人肖霄、总导演韩晶以及分集编导黄颂、陈维组成的《超级装备》编创团队来到位于上海长江软件园的上海复控华龙,它正是北斗卫星芯片的智造者。

 

从“芯”开始

        这是《超级装备》在采编过程中所见过的最“精微”的研发团队,总共只有64名员工。然而,正是在这64名员工的共同奋斗下,诞生了中国四代北斗卫星的芯片。

        北斗的诞生,缘起于1996年的那次台海演习。由于当时中国的导弹导航系统依靠的是美国GPS,一旦演习中GPS被关闭或被干扰,后果将不堪设想,不仅军事指挥系统全盘失灵,甚至导致导弹发射偏离既定轨道。也正是从那一刻起,研发属于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,势在必行!

        美国GPS研发起步于1973年,俄罗斯于1995年建成由24颗卫星组成的GLONASS全球导航系统,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于1999年初推出。而中国,则从零开始。

        芯片,是北斗卫星的最关键核心,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。在整个产业链中,它往往最难被人察觉到,因为它实在太小,太不起眼。然而,正是这半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,使用的却是高难度的纳米激光科技,其内部竟含有40多层掩膜层,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绘,它就像一个超精微的“千层酥”。而正是这样一个“小东西”,上至国防,下至民生,都离不开它!

        然而对于北斗,导航,还仅仅只是个开始。中国的梦想远不止于此!

汪洋中,人类不再孤单

        千百年来,海洋始终是人类难以逾越的物理空间。当面对浩渺无际的汪洋,个体生命的孤立无援以及内心的孤独感,已成为人类灵魂深处最荒凉的绝唱。然而今天,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。在中国的渤海、黄海、东海和南海等海域,已有五万多条渔船安装上北斗终端。北斗,不仅给予船只快速定位和导航的帮助,同时,北斗极具亮点的“短报文”功能,还使得船只一旦偏离航向或突发危难时,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救援。

        短报文,是指佩戴北斗终端的人通过太空的北斗卫星,与地面渔政管理局或搜救服务站进行双向的信息传递,可以是不超过百字的短文,也可以是语音或图像。“短报文”意味着更有效、更快捷的信息传递,尤其是在移动通讯信号不能覆盖的地区,如没有基站的公海、沙漠等地区,北斗的强劲功能更是凸显无疑。

        复控华龙董事长戴忠东不无骄傲地告诉大家,以前航海和捕捞,必须同时依赖美国GPS和国际海事电话,用两种工具分别解决导航和通讯两大问题,不仅使用费极其昂贵,而且不便捷。有了北斗之后,邮轮和渔民可通过北斗终端跟手机并网运行,海上导航和通讯两大问题同时解决,不仅费用低廉,并且一旦遭遇意外,即可通过北斗终端,及时发送所在方位和紧急呼救信号,得到救援。

        此外,北斗+互联网+电商平台+水产——“海上鲜”平台的创建,也使得买卖双方能适时获取渔船的捕捞信息,促成海鲜买卖在海上就能洽谈交易。新技术、新应用方式,为北斗渔业应用带来了新的生机。

生命的救护神

        2008年5月12日,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,通信、电力、交通毁损殆尽,灾区与外界失去一切联系,几十万人的生命危在旦夕!

         灾情就是命令!总站第一时间启动应急保障机制,迅速建立北斗中心控制系统到军队抗震救灾指挥部信息传输链路,将北斗用户位置和短报文信息引入灾情监控系统,实行24小时监测。

        13日12时,总站值班监控屏幕上,一个小红点跳入值班人员眼帘,“灾区有人使用北斗了!”随着一声惊叫,众人的眼光聚焦到灾区的电子地图上,只见小红点沿着马尔康、黑水的317国道急进汶川。经用北斗短报文确认,那是一支武警救援部队奉命前往灾区。总站立刻将这条消息报告给上级机关,为上级指挥部门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决策依据。

        随即,一条条信息涌入指挥大厅屏幕:“我支队已于11时以摩托化向成都方向机动”,“美英法等国游客被困卧龙人员安全”,“卧龙特区请求空投帐篷和药品”……北斗把党中央与灾区人民紧紧联系在了一起。

        5月14日,总站派出北斗应急分队,携带近千台北斗用户机奔赴灾区,实现了抗震救灾行动的顺畅指挥。之后,安装在唐家山堰塞湖的北斗水文监测系统,不断传回最新的水情数据,为排除险情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。而安装在救灾直升机上的北斗装备,更是解决了复杂环境下定位导航和通信联络问题,保障了飞行的安全和救灾物资的准确投放。

便民神器

        在民用方面,北斗的授时、定位、呼救三大功能,也发挥了莫大的作用,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。

        一个普通家庭,每晚22点至凌晨6点,电表会自动按谷峰计费,无论你住在繁华都市,还是住在边陲小镇,分秒不差。这就是北斗的授时功能。

        一位忙碌的白领,打开手机APP查询公交车还需多久才能到站,根据等候时间来决定是自己继续等车,还是骑共享单车回家。一只可爱的宠物,在遛弯时不慎走丢,它的主人无须过于着急,因为宠物佩戴的狗牌,会把它的位置告诉主人。这就是北斗的定位功能。

        一名极限玩家,在攀援雪峰时遭遇了暴风雪,救援中心会收到他的紧急呼救信号,并第一时间组织营救。这就是北斗的呼救功能。

        随着2000年第一颗北斗卫星的成功发射,中国逐步建立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,北斗芯片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。在军用领域,北斗二代军用终端已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;而在民用领域,支持北斗卫星定位功能的手机、车载导航仪已被推出。根据《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》,到2020年,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,以往由美国GPS垄断市场的局面,势将被改变!

        或许,我们都曾以为,这些数据过于遥远,然而,在上海复控华龙,看似远在浩瀚太空的北斗卫星,实则近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!

上海复控华龙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©2017 沪ICP备08001138号